新国货,新榜样
近两年,国货仿佛焕然一新。以华为、李宁、大白兔等为首的国产品牌重新激发了中国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不仅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更以全新姿态重回我们的视野。这些涅槃重生的国货品牌也有了全新的名字:新国货。新,既代表品牌多方面的自我升级,也包含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新国货”树立起一个赶上时代的目标,更寄托着人们对国货发展的希望。
被视为国潮代表的李宁品牌参加2020春夏巴黎男装周
今年《第一财经》杂志启动了“新国货榜样”消费者品牌喜爱度调研,收获了7048人次的投票,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39个品类中,有33个消费者最认可的国货品牌最终脱颖而出,它们中既有近些年崛起的新兴国产品牌,也有几经沉浮焕发新生的传统国货品牌,这表明中国消费者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不仅再次青睐于国货品牌,也让不断提升的民族自信心成为新国货消费意愿的驱动力。
民族自信,成就新国货的品牌自信
当中国接连超越德国、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与中国经济一起飞跃的还有中国人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会带来的身份认同感,最终也将反映在消费倾向上。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偏好购买国产品牌:无论因为性价比、还是因为喜欢传统美学和文化、或者出于自我认同感而支持国货。这些信号表明我们面对的是一场中国价值的全面回归,而这种回归不仅是商业上的,也是文化上的,最终滋养了今天新国货萌芽的土壤。
消费者永远只为好的品牌和产品买单。对此前曾有一段时间因不够“洋气”而不太被消费者青睐的国货品牌来说,这是必须要攻破的屏障。日本自1970年代开始就曾集体攻破过这种屏障,从丰田汽车到索尼电子,它们都依靠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升级来强化本土商品在市场的竞争力,现在,中国品牌在多年的学习中也逐渐找到了冲破屏障的方法。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消费者
过去6个月最常购买哪些品牌
倚傍制造业红利,新品牌的中国标杆
似乎是从智能手机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一刻起,中国越来越多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有了做好品牌的决心,中国制造业也逐渐摆脱了山寨的形象,华为、大疆等品牌在全球市场收获的认可,更是提振了整个社会对国货的信心。得益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强大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这个曾经被动的名字,今天成为了自主品牌成长的基础。
和今天的年轻人一样,新品牌们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包装自己,它们学习借鉴跨国公司的尖端产品,也将多年品牌经验的价值传递到中国市场,尝试创立一个全新的品牌标杆,它们往往更愿意包装自己,也更擅长用灵活的管理体系来让产品和营销快速适应新兴市场的口味。
重装上阵,与那些年集体回忆有关的老品牌
对老国货品牌来说,产品升级和形象升级的过程可能会更坎坷一些。有口碑、有集体回忆是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一大优势,但没有声量没有存在感也是多年来不少老国货的普遍问题。在传统形象中融入跨界玩法已经成为引爆社交媒体讨论度的营销手段之一,对于品牌来说,它既能发挥集体回忆的优势,又能制造话题度回归年轻人视野,同时修正和更新品牌的时代形象。
大孚飞跃等老品牌在转型过程中邀请了外部机构来“改造”
没有消费者会一直为回忆和情怀买单,跨界的确能帮助品牌提高销量和消费者认知,但要判定国货真正回归与否,是在消费者打开包装开始使用之后。衡量一个传统国货品牌的跨界尝试是否有效,要去分析它有没有经历一种内部创业的痛苦过程,消费者愿意认可新国货,但也对品牌有着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是比过去好,而是成为更成熟、更有竞争力的国货品牌。
不进则退,面对新兴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一财君发现很多老字号已经默默开始改造产品设计、生产供应链以及营销体系了。毕竟老字号在人们心里根植了几代人的文化和记忆,但要带动它们的活力,还需要有人将一些更时尚的、更潮流的东西融入进去。
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关注中国品牌
2009年-2019年
中国品牌关注度
崛起新国货,超乎时代想象的需要
2019年,国货领域变得格外热闹,国货更需清醒地意识到,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不论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和国不国货没关系。
我们之所以对国货进行分析探讨,是因为过去近20年来的沉寂导致消费市场已经习惯了忽略国货的存在,但我们终究希望所有的国货品牌能够忘掉国货或洋货的身份,发展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具有时代韧性的品牌。
中国制造哪家强?新国货榜样往这瞧
聊了这么多关于国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家一定都很想知道究竟谁被选上了“新国货榜样”吧?那就约小伙伴一起来「我要我未来:嘈杂指代的消费主张——2019第一财经未来商业秀」揭晓答案吧!何况,就剩两天咯,就剩少量SSR级全场通票啦!错过,未来商业秀,还要等一年!